小九看球/托盘搬运车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展示 > 小九看球/托盘搬运车

徐玉基 老莫打工

  • 产品详情

时间: 2023-11-11 17:44:43 |   作者: 小九看球/托盘搬运车

  海员其实就是打工者,不过论打工的地域之广、经历之多、遭遇之险,别的打工者就望尘莫及了。水手长老莫为联合国打过工,为欧盟打过工,为美国打过工。一提起这些,老莫就得意忘形了:“打工打工,南北西东;五洲四海,有我行踪。”听的人拍拍他肩膀:“老莫真行!”

  那一年,老莫去外派,这是一条野鸡船,(海员对无固定航线船舶的戏称)满世界乱跑,船开了,连船长也不知道去哪儿。走一段,租船人来个命令,再走一段,走走看看,所以大家也不关心去那儿。

  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,船东从美国来了指令,船租给联合国了,从泰国运大米到非洲。凡租船都有个规矩,出租之日起到停租之日止,这条船就按租船合同听租家的指挥了。

  说准确一点,租家是联合国难民救济署。西部非洲那几年大乱又大旱,民不聊生,哀鸿遍野,联合国从泰国购买了大米,运去搞人道主义援助。船靠泰国的曼谷,联合国的官员和泰国的货主就上船来了。

  运大米业务很平常,倒是非洲当时很乱,船长和船员都很担心。船长与联合国派来的官员谈了很久,最后那官员说,到非洲后,他将亲自去处理卸货事宜,所以请大家放心。

  二万吨大米很快装好了,二十天后,船到了加蓬的让蒂尔港。这个港口还好,就是卸货速度慢了一点,每天几百吨。大伙乘闲空的机会,把这个非洲城市逛了个够。后来使馆的人来看他们,对大家说,这里疟疾、登革热、黄热病流行,没事还是少下地为好。大家就断绝了下地的念头,老老实实呆在船上。

  下一港是安哥拉的罗安达,当时安哥正打内战,炮火连天,弹痕遍地,整个社会失去了控制。代理刚上船时就告诫船长,在这个港口千万要当心,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几率发生的。船长同样告诫船员,千万千万小心,没有重要的事就不要离船。

  开始还好,只是卸货的速度太慢。工人们脸有菜色,瘦骨嶙峋,干活也没劲。有时来几辆卡车,就卸十几二十吨,有时干脆连续几天不来卸货。船员开始还说闲话逗乐子:“联合国有的是钱,泡上一年半载的也不着急。”不久发现不对了,按这个速度,真的要一年半载了。船长催代理,代理两手一摊,我有什么办法呢。船长无奈,就让代理转告租家,也就是联合国。过了三个来月,在曼谷时见过的那个联合国官员来了。船长心急火燎地告诉他,卸货三个来月了,何时能完还不知道,大米放在船舱里,已开始霉变了,货损算谁的?港口把我们船当仓库,算哪回事啊?那个官员听完船长的诉苦,耸耸肩,摆摆手说:“不要急,不要急,一切的责任不要你们负。米是联合国买的,运费是联合国出的,所有损失都是联合国的,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”

  船长还有什么话说呢?米是白送人家的,老百姓嗷嗷待哺,可控制港口的人不急,其中的谜真难解。

  不过第二天这个谜就解开了。那天上午船长正和联合国官员讲话,老莫忽的发现一二百黑人冲上船来,开始老莫还带人在梯口堵,后来发现根本堵不住。人群直冲大仓,吊起麻袋就往码头上扔,整个码头白花花一片。那官员看呆了,良久才自言自语地说:“天哪!本来就是白送给他们的,何必要抢呢?”看来他永远也弄不懂了。

  不过老莫他们心里明白得很,只是大家都没说话,看着如蚁的人群在搬他们的活命粮。

  转眼到了新世纪,老莫已好久没打上档次的工了,说起话来底气就不那么足。新年钟声没响多久,老莫就知道了消息,我们这条船要租给欧盟了。

  欧盟可不是联合国,要求可高了。先是验舱,要求舱里打扫干净,不能有灰尘,不能有老鼠,不能有气味,不能和别的货物同装。老莫带领水手们整整干了两天,新年假日也没喘口气。船长带着欧盟的官员,上下检查,到底通过了。

  这时,老莫才知道,这是欧盟援助亚州某国的5000吨食用油。每桶5升,每箱4桶,144箱一个托盘。欧盟官员特别交待,一定要保证质量,否则难以交差。船靠在安特卫普的粮食码头,整个泊位就我们一条船,进出大门还设了警卫,可见欧盟是很看重的。

  船员也不敢怠慢,虽说运食用油没什么了不起,但有一个信息让船员忧心忡忡。据去过这一个国家的船员讲,收货方是非常挑剔的,有点毛病很难过关。老莫按船长和大副的要求,带着水手在舱里监装,多垫木板,牢牢绑扎,花去了不少心血,自以为万无一失,才放下心来。

  一个多月过去了,终于到达了这一个国家。早晨刚到锚地,就叫两艘小炮艇瞄上了。船长对大家说,可别轻举妄动,让人家把我们当间谍抓了就麻烦了。熬到下午,起锚进港了。引水上来的同时,还来了两个军人,两个海关官员,全船抄了关不算,还让船员一个个对证件。正好老莫的海员证是新换的,漏盖钢印,叫军人查出来了。好说歹说,他们答应靠码头再说。

  靠码头后,又上来十多个港口当局的人,大多数是军人。多方检查,没什么问题,但老莫的海员证问题却无法放过,依法是要坐牢的。一个上尉提出,要么作为非法入境驱逐出境,要么罚款2500美元。船长与他们商谈了五个小时,花掉39条香烟,他们终于答应不作处理,但老莫属于被控制的人,不能离开船舶。老莫看见其他人在码头散步,自己却不能越雷池一步,心里觉得好笑:“打工打工,差点进牢笼。”

  欧盟的那个官员也来了,他知道这票货物很难圆满送去,不仅亲自从欧洲飞来,还在上海雇了两个助手。他们每天上船来,看着港口把货卸下去,开始还蛮轻松的,越来越心情沉重了。港口告诉他们,货物可能会短少。欧盟的官员告诉船长,船长怎么也不相信。但到快卸完货的那天,港口理货告诉船方,少了17件。天哪,17件,就是40多吨啊。船长马上找到大副和老莫。老莫说,货全是好的,没有损坏,怎么会少呢?想了半天,大家都不明了问题出在哪。欧盟官员也急了,带着两个助手到仓库里去查,两个助手紧张地清点,到下午四点钟还没点完,管仓库的人说,下班时间到了,不能再查了,两个助手只得作罢。

  少了几十吨油可不是小事,签了字是要赔偿的,船长认为这个字不能签。货已完了,老莫带着水手已做好开航准备,艰难的谈判还在进行。港口方面坚持不签就不能走,船长坚持要重新清点。结果港口来硬的,将船拖到河道中间抛锚,一天不签一天就不能离开,至于重新清点,根本就不谈。

  老莫看了看同样无可奈何的欧盟官员,只见他一脸尴尬,牢骚也随口而出:“油是白送的,运费是我们出的,连个数也不给点,到头来还要赔偿,真搞不懂。”

  时间如流水,老莫快到55岁了,心想现在工人船员能提前退休,我的打工生涯将要结束了,正在思量再打一回高档次的工,恰好美国发生了9.11事件,机会又来了。

  美国一边出兵阿富汗,捉拿本·拉丹,一边又扯起了人道主义的大旗,发起了援助活动。正在这时,老莫所在的船到了美国,承担了运输救济物资到阿富汗的任务。准确地说,是到伊朗的阿巴斯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。因为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,没有港口,海运货物要通过这两个国家的港口转运。

  船停靠在美国的LAKECHARLES港,货主是美国政府下属的亚洲中心,装运的是食物,有蔬菜油、面粉、黄豆、糖。一共是一万吨,6900吨运到伊朗,3100吨运到巴基斯坦。食品都经过精心包装,特别是外包装印上了美国国旗,深蓝色的“USA”特别醒目。

  看来美国是很看重这批货物运输的,气派可是比联合国大多了。舱内要绝对清洁,派了几批人来验舱,把水手们累得要死。又要把烟囱上的船东标记改成了他们的标记“GCL”。老莫带了水手搭起跳板,花了一天功夫,才把标记改好,又按要求在船的干舷两边刷上硕大的“GCL”字母,油漆用了好几大桶。船上驾驶台顶和船头都挂上了花花绿绿的彩旗,这条船自打下水还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。

  装货那一天,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启运仪式。国会议员McConnell和市长、亚洲中心负责人等一大批官员参加了仪式。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来了好多,一大幅宣传画挂在船头,权作会场的背景,广播里播放着“美丽的阿美丽加”等音乐。议员发表了讲话,无非是怎样同情阿富汗人,救济物资如何重要,他反复强调一点,就是物资要在20天内运到,赶在圣诞节前发到阿富汗人手中。老莫乘还没装货,去凑了回热闹,听到这里,就跟大副嘀咕:“好像阿富汗人不过圣诞节。”大副冲了他一句:“你管这么多干什么,美国人过圣诞节就行了。”老莫想想也是,过不过跟他不搭界,倒是快过春节了,不知能不能休假。约半个小时,仪式结束了,议员亲自下令,装货开始,第一吊货物缓缓吊入舱内,后面的事情就和平时差不多了。

  第二天,美国的报纸就登了许多这方面的消息。代理带了一张“AmericanPress”(美国报道)的报纸,好家伙,整版整版都是昨天的内容,还登了好大一张照片,老莫的那条船就风风光光地占据了头版头条。不管跟大家搭不搭界,老莫看了报纸还是很高兴的。

  还不到20天,船就到了伊朗,然后到巴基斯坦,卸货又快又顺利。只是老莫觉得没什么劲,老是回想给联合国和欧盟打工的情景。

  地名古今”以强调原创为主。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,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。突出个人化,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。

  1、我说地名|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,避免面面俱到,避免罗列概念。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。

  2、倾听讲述|每个村庄、每个街巷,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,任何一个人都是一本大书,倾听讲述,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、难以重现的故事。

  3、我的漂泊|许多人的人生旅程,会在迁徙、漂泊中走过。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,穿插个人的成长史、生活史,本身就是地名古今必不可少的内容。

  4、故居寻访|千百年来,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、文化的名人,故居寻访,在寻访中解读名人,使之古今融合。同样避免面面俱到,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。

  5、行走天下|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。如何行走,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、精神的一部分,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,既是游记,也有颇为充实、敏锐的诗意表达,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。

  6、回家的路|远离故乡的人,心中永远牵挂故乡。每次踏上归家之路,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。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,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、悲欢离合,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。一棵树,一口井,一家人,左邻右舍,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。

  “地名古今”的作品,将依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。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,图文分别打包发送,请发:

  • 推荐产品
  • 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