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盘堆垛车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展示 > 托盘堆垛车

美国港口上演“世纪大堵塞”

  • 产品详情

时间: 2023-10-22 05:52:24 |   作者: 托盘堆垛车

  昨天,我去买汽车的空调过滤网,没货。店家说,这个型号全北美都没货,现在都堵在港口或者中国的工厂。

  一是对新鲜肉类水果蔬菜,虽然网上叫的厉害,但总体影响不大。北美农牧业发达,除了有的地方,华人超市蔬菜价格涨的特别离谱,譬如韭菜从两三美元一磅,涨到七八美元。总体还好,有涨价,不是特别夸张。

  第二类是日用品和工业用品,这一块影响很大。如果你不需要这一些产品,一点都体会不到缺货的影响。如果真要用的,都急死了。空调过滤网,还可以凑合。要是别的汽车零部件或者工业用品,家居电器之类的,可能就麻烦了。

  随着形势越来越糟,美国媒体和各方专家,都在寻找原因和处理方法。最新的进展,是一个物流公司创始人的推特引发的舆论。

  瑞安·彼得森(RyanPetersen),是加州一家新创物流公司的CEO。他受不了这种供应链崩溃,21号,也就是上周四,他租了艘船,开出海,到洛杉矶和长滩港口实地调查。

  那天,等待进港的远洋巨轮数量,已达到了创纪录的79艘,而疫情前的平均等待数量是0-1艘。

  大家对一艘巨轮的胃口有多大可能没概念,我给点具体的数字:平均一艘远洋巨轮装载的集装箱,需要8000辆卡车才能拉走。

  所以,光拉完这些港口外滞留的79艘船的集装箱,就需要将近60万辆大卡车。把这些卡车全部连起来,长度有将近一万公里!

  大家以为这两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,现在应该是热火朝天,7X24的工作状态,把美国从物流崩溃中解救出来。

  但瑞恩看到的却是,港口冷冷清清,处于停滞状态,他花了三个小时穿梭往返港口每一个码头,看到只有不到10个集装箱在卸货。

  之前,卡车司机投诉港口工人,尤其是起重机操作员,受工会操纵,拿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,却干很少的活。

  所以,真正的瓶颈,不是卡车司机或者港口装卸能力,而是港口的集装箱货场已经满了。不管装货的集装箱,还是空集装箱,都没地方能堆放了。

  按理说,货场满了,只要有卡车,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港口的集装箱拉走,为何没有卡车来把这些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运走呢?

  但如果车上装了空集装箱,对不起,哪个货场都没法让你卸下空集装箱,因为港口和附近货场都已经爆满。

  疫情后,海运运费暴涨,货轮卸下集装箱后,本应该将空的集装箱拉回中国去装货。但船等不及,空船驶回去了,把大量空集装箱放在美国港口。

  空集装箱无处可去,货物运输公司和司机,只好把它们放在卡车底座上。譬如,一个货物运输公司的所有底座,就被450个空集装箱占据了。另一家卡车公司,每一个底座上,都放了3个集装箱。

  有人会问,货场和卡车司机为何这么傻,把集装箱卸下来,随便找块空地,放在地上不就行了吗?

  因为长滩市政府有规定,不能把集装箱随便堆放在空地上,必须有专门的货场放置集装箱,不管是空的还是有货的集装箱。而且,货场集装箱只能堆两层,或者8英尺高,不能再堆高了。如果货场把集装箱乱放,或者堆放超过两层,货场就会被关。

  就是这一条规定,卡死了货场的脖子,导致他们只能把无处可放的空集装箱,堆到卡车底座上。

  当越来越多的集装箱,占满了卡车底座,卡车就找不到足够多的底座,去港口拉货。

  当港口卸下来的集装箱没有及时运走,越堆越多,港口的起重机只好停下来,等待卡车来拉货。

  这是一个典型的负循环,瓶颈,不是港口的起重机,也不是工人,更不是卡车司机,而是货场的容纳能力。若无法把导致负循环的瓶颈解决,这个供应链将崩溃。

  瑞恩说,如果任由这个负循环继续发展,情况只会一天比一天糟糕,比2008年引发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倒闭还要危险。

  港口拥堵问题可不能靠政府印钱解决,所有实体公司都会倒闭,全球经济将崩溃,依赖全球化的国家,经济都会遭受重创。

  第一,立即发布行政令,取消长滩市和洛杉矶市对货场限制堆放层数的规定,从两层增加到六层,释放堆放空集装箱的空间。这一招,将释放上万辆拖车,让他们能马上就去港口装货,拉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。起重机和港口才能重启。

  第三,政府在港口100英里范围内,新建能接驳铁路的大型的临时货场(500英亩)。

  第四,要求铁路列车将集装箱拉到新的临时货场,而不是千里之外的达拉斯等大城市。这样货车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往返,将港口积压的集装箱都拉走。卡车再从临时转运点拉货,不需要都堵在港口。

  当天,长滩市就发布了新的行政令,将2层的限制,提高到6层,临时规定立即生效,有效期为90天。

  很有意思的是,这个规定已经实施很多年了。市政府对集装箱必须限制两层的理由是:“为了管控对周围地区的视觉影响”……

  后疫情时代,美国的港口大堵塞,供应链崩溃和物价猛涨,很多人在问,市场是不是失灵了?资本主义是不是在应对这些挑战已经无能为力?

  当今世界的供应链,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,堵塞涉及中美等很多国家,链接全球的卡车、火车、港口、卡车司机、起重机司机等等,我谈一谈自己的理解。

  就跟新冠病例追踪和防控一样,从CDC到地方,在每个地方都出问题,导致总系统失灵,防线形同虚设。

  港口的拥堵已经有一年了,现在越来越厉害,从总统到加州州长、纽约州长,都在处理。但除了喊口号,没有给出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。

  这个案例,最让人意外的,并不是瑞恩找到港口拥堵的死结,而是全美的供应链,居然能被这么小一个地方规定卡死。更意外的是,大大小小官僚,一年时间,居然没能找到原因。可见从联邦到地方和港口管理方,有多麻木,行动有多缓慢。

  第二,过度管控对生活和经济的负面影响。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,说过美国和加拿大多个案例,从后院养鸡、种菜,到草坪修剪,篱笆高度,到开设工厂,雇佣司机,劳保薪资休息,都有浩如烟海的各种规定。

  法规健全,保障了福利和安全,当然是好事。另一方面,就像这个限制集装箱只能堆积两层的规定一样,也造成了巨大的拖累。

  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和规划化,各种法规慢慢的变多。希望掌握度,法律不是越多越好,不是越细越好,社会的活跃度需要适度的空间,模糊地带。

  去年读到过一个媒体分析,对美国邮政和快递行业,极其廉价的运费的分析。从中国万里迢迢,运来一个马克杯的成本价,都低于在街道对面的小企业去做一个。

  是不是很荒谬?中美年青一代,身体差不多,教育差不多,技能不相上下。一个杯子,为何要去中国买?而不是在当地造。

  显然,有地方出问题了。基于古典经济学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经济理论,在经受挑战。

  一个杯子的成本,除了材料、人工、运费,还有中国的环境成本、对美国本地就业机会的剥夺等等,这些在全球化的公式中,是被忽视的。

  在全球化案例中,波音客机是最佳的案例之一,一架飞机要多少零件,在全球多家国家协同完成一架飞机,这是全球化的骄傲。

  但现在变成噩梦了,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估算,美国制造商现在平均要等92天,才能将零件和原材料组装成产品。

  无论是飞机,汽车,还是电脑、家具、服装,都完全依赖全球供应链。没有全球供应链,美国人可能连碗筷刀叉都买不到,这不是开玩笑。

  另一面,全球化也培育了强大的消费主义趋势,我经常感慨,随便打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地下室,都能重新装备另一个国家的一个、甚至几个家庭。

  这种模式必须依靠一个高效而廉价的生产基地,过去半个多世纪,东亚以及中国,撑起了这股消费主义浪潮,也将中美两国深度捆绑。

  北美港口拥堵,超市慢慢的变多的空货架,中国的拉闸限电和产能限制……这些都跟同一件事有关: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收缩。

  全球化的成本,不应该只用金钱计算,没有被计入的成本,如能耗和污染,不公平就业的代价等等,都在逐渐体现出来。

  譬如中国的原油消耗,发改委曾预测,2020年,进口原油为2亿吨,其实就是2016年,中国的原油进口就达到了3.6亿吨。

  全球原油生产增速只有1%,而中国的进口增速是10%,是产量的十倍。其他原材料需求增速也是类似趋势。

  中国进口那么多原油,那么多铁矿石,并不全是给自己用的,相当一部分做成各种产品,卖给了美国人、欧洲人。

  我们能做的,可能就是减少一点消费欲望。从这个方面,美国目前的供应链拥堵,可能也是件好事,能迫使美国人少买东西,少花钱。

  • 推荐产品
  • 推荐新闻